《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类及家畜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在热带地区仅次于疟疾[1],不但具有地方性、传染性和自然疫源性,而且流行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危害严重[2-3]。我国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云南血吸虫病流行于全省18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541.08万人。钉螺作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其分布、扩散、迁移都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扩散有着密切的联系[4-5]。因此,防螺、控螺、灭螺成为当前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手段。以往的实践证明,物理灭螺成本高,且只适用于局部地区;化学或药物灭螺存在灭螺效果不持久、易复现、成本高及易污染环境等局限性问题。抑螺防病林生态治理模式因能有效阻止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不仅生态环保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被大家逐步采用并推广使用[3,6-8]。由于云南特殊的高原山地气候环境条件,与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低海拔丘陵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在抑螺防病林营建模式及植物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很有必要确定云南高原山地复合经营模式并总结和凝练出营建关键技术,以便指导生产实践。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洱源县三营镇永乐村,该地区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4.15℃、年降雨量746.08 mm;全年≥10℃的积温5 067℃,无霜期244天,年日照时数2 380 h,平均海拔2 149 m。试验林地原为平整的农耕地,土壤为微酸性红壤,主要种植玉米、烟草、蔬菜等农作物,试验地四周水源充足,常年有小溪流水,土壤湿度大,是钉螺孳生和繁殖的温床。
2 试验方法
2.1 植物种类搭配模式
通过对云南高原山地疫区主要抑螺植物的调查、生产实践和试验筛选,得到云南高原山地抑螺防病林主要营建植物66种(表1)。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得知:提高抑螺防病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应以营建混交林为主,尤其以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更佳,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以耕代抚、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抑螺效果和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因此,本文选用以核桃为主,搭配其它农作物的模式(表2),检验抑螺效果。于2010年,在云南省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三营镇疫区营建了试验示范林14.34 hm2。
2.2 调查方法
种植8年后(即2018年)调查试验林的抑螺效果和经济效益。树种生长量调查:在每个配置模式样地内随机调查30株植株,测量各植株的树高、胸径或地径;钉螺调查:在每个配置模式内设18个调查框,其中地埂对角6框、对面6框、中间随机6框,每框调查面积为0.1 m2,调查样地内有螺框出现率、平均活螺密度;经济收效调查:采用走访种植户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云南高原山地抑螺防病林主要营建植物类型乔木竹类灌木草本植物名称松类、杉木、栎类、柏木、香樟、银杏、木荷、枫杨、乌桕、化香、盐肤木、漆树、厚朴、黄连木、无患子、枫香、核桃、板栗、栾树、泡桐、天竺桂、女贞、栾树、尾叶桉、赤桉、苦楝、巨桉、红椿、臭椿、山麻黄、枇杷、杜仲、黄柏、油桐楠竹、慈竹、苦竹、硬头黄竹、麻竹、雷竹、杂交竹等夹竹桃、闹羊花、野八角、小檗、芫花、柑橘、茶树、油茶、马桑、黄荆、麻风树、花椒半夏、大戟、龙牙草、蛇莓、大麻、葎草、苧蔴、土荆芥、益母草、香根草、青蒿、苦蒿
表2 抑螺林抑螺效果和经济效益统计表造林套种模式核桃+辣椒核桃+小麦核桃+大蒜核桃+烟草核桃+玉米核桃+蔬菜核桃+紫花苜蓿核桃+野猪草核桃+鬼针核桃+艾草纯草地面积/hm2 2.33 1.33 3.34 2.00 1.67 0.67 0.20 0.20 0.20 0.20 0.07核桃株行距/m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覆盖率95%树高/m 6. 6. 7. 6. 8. 7. 8. 7. 6. 7./胸径或地径/cm 15. 14. 14. 14. 16. 16. 16. 15. 13. 17./年经济收益/万元·hm-2 12.00 1.50 27.00 7.50 1.50 10.50 0.30 0.30 0.30 0.30 0.00有螺框出现率/%0.00 5.56 0.00 0.00 11.11 11.11 5.56 5.56 0.00 0.00 22.22平均活螺密度/只·0.1 m-2 0.00 0.06 0.00 0.00 0.11 0.17 0.06 0.06 0.00 0.00 0.61
3 调查结果
由抑螺林抑螺效果和经济效益统计表(表1)可知:综合抑螺防病效果和经济效益,以“核桃+大蒜”的复合经营模式效果最佳,其次为“核桃+辣椒”和“核桃+烟草”,纯草地模式不能发挥抑螺防病效果。这说明,林农复合经营抑螺防病林模式能达到抑螺防病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促进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具有很好的作用。
上一篇:对西部地区县域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思考——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