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对西部地区县域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思考——以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4

我国最大的结构问题是二元结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势在必行。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县域是一个关键着力点。因为西部地区县域占了全国县域土地面积的74%、人口总数的31%,并且西部地区县域普遍面临着工业反哺农业能力低以及城市支持农村能力低的“双低状态”。没有西部县域的统筹城乡发展,就没有全国的统筹城乡发展。西部县域如何在“双低状态”下统筹城乡发展,四川省丹棱县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丹棱现象

丹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幅员面积449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16.3万人,是一个经济小县、财政弱县和资源贫县,也是眉山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县。在这样一个西部小县,会发现一系列很有特点的现象:

现象一:“血吸虫病重灾区”转为“生态文明家园”

30年前,丹棱县是四川省血吸虫病的重疫区。血吸虫病流行于全县全部7个乡镇、69个村,有螺面积800多万平方米,受威胁人口15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但是到了2007年,丹棱县的血吸虫病没有了,而且还被列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目前,全县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5个,省级农业生态园区6个,首批启动4个乡镇、20个示范村、5个示范环线。

现象二:“财力不足”但“农民相对宽裕”

丹棱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增收困难,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仅1.24亿元。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农民生活的相对宽裕,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18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四川省平均水平多出720元,并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

现象三:“城镇化率低”与“城乡差异小”同时存在

2009年丹棱县的城镇化率仅为25%,低于眉山全市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但是深入丹棱农村,所见所感俨然一派“农村里的城市生活”,城乡差异不大。全县修建楼房的农户达70%,饮用水卫生率为100%,沼气入户率为94.5%,生活污水处理率为93.2%,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为95%。如今的丹棱农民,行的是水泥路,住的是两层小楼,喝的是自来水,烧的是沼气,家里“三双鞋”——家里穿拖鞋,出门穿皮鞋,下地穿胶鞋。有线电视、网络宽带进入千家万户,村村建起了图书室、医务室、文体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

现象四:“地处山区”但“贴近市场”

丹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现在的丹棱依然地处偏远,但生活贴近了城市,生产贴近了市场。以水果产业为例,全县长年活跃的水果销售公司和经纪人在100家以上,全县90%的水果就地销售。还有30%的农户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接受订单。

现象五:“农闲打牌”转向“乡风文明”

过去的丹棱农村,农闲时间打牌基本上是农民唯一的娱乐方式。今日的丹棱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唢呐演奏、文艺宣传、广场舞等文化娱乐方式随处可见。目前,全县长年活跃在农村的各种文艺演出队伍多达65支,每年为群众演出2000多场次,观众达到5万多人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唢呐艺术之乡”。

现象六:“小城市”带动“大农村”

丹棱县素有“娇小美城”之称,县城和城镇面积仅占幅员面积的2.7%。“娇小美城”却承载着丹棱县的广大农村,全县总人口16.3万人中农业人口占到81.6%。

丹棱路子

透过“丹棱现象”可以发现,近几年丹棱县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条件,重点围绕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正在走出一条以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以整合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为主导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一)以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生态化。

丹棱县“农民宽裕”的背后,蕴含着历届党委政府和丹棱人民30年产业结构调整的艰辛。因为穷,必须发展,丹棱县经历从水田改旱田,再到品种改良和产业升级的过程。因为血吸虫病,必须搞环保,丹棱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生态观光旅游。

1.发展以“一县四品”为载体的生态农业。制定并实施了水果、蚕桑、茶叶、竹木等生态特色产业规划,现已建成四大生态特色产业带,面积达到29.5万亩,实现果农人均1.9亩果,茶农人均2.8亩茶、桑农人均1亩桑、林农人均3亩林,“一县四品”产业经营收入已占农民总收入的67%。

上一篇:太湖\菱湖农场创建“无牛镇”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