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疫病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显著现象,给人类以极大灾难。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即鼠疫,死者三四千万,相当于整个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死于疾疫的人数量巨大,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中都有记载。
01 先秦以前即有瘟疫,
一般以巫术治疫,杂以医药。秦汉时期,对于疫情严重地区,史记中有“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的记载。这时已经出现了隔离集中治疗的办法。汉平帝曾下诏书:“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名医张仲景即主张防治为主,“上医治未病。”
02 魏晋南北朝时期,
战乱频繁,每逢大战,必有大疫。三国时期,北方大疫,“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有人猜测,著名的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传染病。
03 唐宋时期,
瘟疫不绝于志书,史书中往往出现有如、“贞观十年,关内、河东大疫”“江南频年多疾疫”的表述。这时期的治疗,以中医药为主,多进行隔离治疗。
04 金元之际鼠疫大行,
影响历史深远。有人研究后粗略估计,当时全国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多达2570万人。
05 自新航路开辟后,
世界成为一个整体,随着交通的便利、贸易的往来和人员的流动,越来越多的疫病在全球范围传播。
06 明代疫病更为频繁,
约有上千次以上,且死亡数量巨大。嘉靖、万历年间,北京经常发生大疫情,“京师饥且疫。”崇祯年间华北山西发生鼠疫,病者吐痰血即死,惨绝人寰,乃至“虽亲友不敢问吊,有阖门死绝无人收葬者。”崇祯十六年疫情更是严重,至“死者数百万。”至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北京城已被鼠疫折磨了一年左右,以至于有人将明代灭亡和鼠疫联系起来。
07 清代疫情频发,
且有外国人传染的新病情。据伍连德研究,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年“(霍乱)藉英兵及印兵传入,波及北京。”1910年清末东北发生大鼠疫,这次鼠疫死亡人数超过六万,相当于东北1400万人的0.4%左右。这一次的鼠疫,从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的情况判断,极有可能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呼吸传播。伍连德派士兵挨家挨户搜寻感染者,一旦发现马上送到医院,按重症、轻症、疑似进行分级处理,避免交叉管理。政府也从长春调集1160名士兵,对哈尔滨疫区进行严格的封锁和交通管制。最终高效的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1918年,中国曾经爆发过一次严重的肺鼠疫,此次鼠疫传染性极强,疫情波及内蒙、山西、河北、山东、安徽、南京。据记载,从口外归来的感染者,出现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后,轻者三、五日,重者不过二十四小时,即吐血而死,死亡余人。当时的山西地方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以较快地速度控制了疫情。
1932年陕西的霍乱几乎遍布全国,据粗略统计,共有23个省市、306个城市出现疫情。有的县有三分之二的人染病死去。据《陕西省志·人口志》,此次霍乱传染了60个县,患病人数有50万,死亡人数约20万,死亡率在40%左右。
抗战时期的根据地也发生了大的疫情,其中发病最多、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传染病是疟疾。1942年3月11日的《晋察冀日报》写道:“病人之多,病祸之延续与反复,死亡率之大,可以说是百余年来所未有的”。有人估算,抗战期间,晋察冀边区人民发病数为4000余万人,死亡为240余万人。对传染性和流行性较为严重的传染病,如疟疾、痢疾、回归热、伤寒等,根据地组建了各种医疗组和卫生防疫队进行了重点防治。并加紧各种防疫药品和药材等的生产,帮助各级政权训练卫生防疫人员,协助地方卫生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新成立的公共卫生局就设立了防疫班,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此外,还发起全民运动防治各类疫情。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3次强制性全民种痘和2次接种行动,5亿多人口共发放了18亿剂牛痘疫苗。
1955年前后发生了严重的血吸虫病的问题,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十二个省、市区的37个8县市流行血吸虫病,患者约一千万人,约有一亿人民受到威胁。毛泽东多次开会听取汇报,布置任务。在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各级党委认真传达动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采取各种措施,充实防治人员,建立健全防治机构,加强科学研究,教育发动群众。从1955年底和1956年春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在各个疫区蓬勃开展。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导了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毛主席看后,欣然写下了《送瘟神》的诗篇。
上一篇:前赴后继战“瘟神” 励精图治为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