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论文_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

4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

    2.2 资料来源

    2.3 分析方法

    2.4 软件实现

3 结果

    3.1 描述性分析

    3.2 空间自相关分析

    3.3 标准差椭圆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扩散的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遥感图像NDVI值和高程值提取

    3.2 OLS模型及结果

    3.3 GWR模型及结果

    3.4 GTWR模型及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扩散的现场验证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地点选择与分布

    2.2 钉螺扩散现场调查

    2.3 GPS模拟漂浮物轨迹监测

3 结果

    3.1 钉螺扩散现场调查

    3.2 GPS模拟漂浮物轨迹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水网型地区防止钉螺扩散措施评价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钉螺防控措施评估点选取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主要源头地防控效果

    3.2 河道向主渠的引水口防控效果

    3.3 支渠防控效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论文主要创新点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文章摘要: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其决定着血吸虫病流行与分布,开展有效钉螺监测和控制,对于江苏省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构建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丹阳市、金坛区)的水网型钉螺时空分布、环境因子数据库基础上,采用时空分析技术,分别从钉螺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钉螺扩散因素的识别、钉螺扩散的现场验证及防止钉螺扩散措施的评价等四个方面,探讨研究区域内钉螺扩散规律及防控措施,为钉螺控制提供技术支撑。首先,采用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缓冲区及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时空方法,分析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的时空分布特征。2012-2017年间,研究区域有螺环境数呈上升趋势(P<0.05),有螺环境主要分布丹金溧漕河的1000 m缓冲区内,特别在丹阳界内京杭大运河与丹金溧漕河交汇处的老九曲河沿线。2014、2016和2017年,钉螺的全局Moran’s I空间自相关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oran’s I值均大于0,呈全局聚集性分布,其他年份为随机分布。钉螺在2012-2017年(除2015年),局部空间自相关Getis-Ord Gi*指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点区域主要为京杭大运河与丹金溧漕河交汇处地区。整体上,钉螺分布标准差椭圆的扁率和转角增加,随着时间推移钉螺分布逐渐向东北-西南方向转变。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空间分布复杂,存在从上游向下游扩散的风险,需加强该区域的钉螺扩散监测和防控工作。第二,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的环境指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 regression,GTWR)三种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钉螺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区域内钉螺环境数随着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值和高程值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NDVI值在-0.01-0.05间的钉螺环境数量最多(构成比占51.52%),高程值在3-12m范围内的有螺环境分布最多(占92.38%)。OLS模型、GWR模型及GTWR模型的AIC值分别为1124.972、862.7152、1013.254,对活螺密度变化的解释贡献分别为0.23、0.563、0.273,GWR模型为本研究的最优模型。GWR模型结果显示,汛期平均水位的参数估计值为0.01,即汛期平均水位每增加1%,钉螺密度将增加1%;螺点到主航道的平均距离的参数估计值为-0.22,即螺点到主航道的平均距离每增加1%,钉螺密度均值将降低22%。研究区域内影响钉螺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差异性,汛期平均水位与螺点距主航道的距离为主要影响因素。第三,利用稻草帘诱螺、打捞漂浮物及GPS模拟漂浮物等方法,现场验证钉螺扩散。2018年6-9月,在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等输水河道水体设置38个调查点,其中稻草帘诱获其他水生螺4827只,丹阳市练湖中心河(京杭大运河上游支流)调查点检获死钉螺1只;打捞漂浮物检获其他水生螺937只,未发现钉螺;在主航道5处调查点投放的GPS模拟漂浮物10个,所有的GPS模拟漂浮物最终漂入两侧支流内陆河道,并停留岸边;发现GPS模拟漂浮物可向上游漂移。调查点用稻草帘诱螺、打捞漂浮物法未发现活钉螺,与主航道实施的防止钉螺扩散措施,及“河长制”实施后漂浮物及时清理密切相关。投放的模拟漂浮物均可进入支流,证明钉螺可借助漂浮物向下游扩散,河道支流应是钉螺扩散监测的重点区域。最后,利用回顾性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防止钉螺扩散措施或工程的有效性。按照钉螺从长江和通江河道向下游河道,河道向沟渠灌溉系统扩散的路径,在钉螺扩散主要源头、河道引水口及支渠,分别评估沙埋灭螺、中层取水、全网式拦螺网及塑料膜覆盖灭螺等措施,实施前后钉螺密度的变化。沙埋灭螺改造后的钉螺密度降低幅度达100%,工程实施后的连续6年间均未查到钉螺;中层取水式拦螺网实施后,活螺密度下降幅度100%,但工程实施后2年后查到钉螺;全网式拦螺网实施后,第1年活螺密度下降幅度达84.0%,但实施5年后出现钉螺复现;塑料膜覆盖灭螺后,第1年活螺密度下降幅度达79.6%。单纯采用药物灭螺,可有效降低钉螺密度,但钉螺容易复现。沙埋灭螺、塑料膜覆盖灭螺、中层取水式拦螺网,及全网式拦螺网水利血防工程,短时间内均能有效灭螺阻螺。但应采取定期的工程维护,使效果得以长期维持。本研究通过时空分析、数理统计及现场验证等方法,探讨和证实了2012-2017年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时空分布和扩散规律,发现了该区域存在从上游向下游扩散风险,明确了河道支流是钉螺控制的重点区域。沙埋灭螺、塑料膜覆盖灭螺、中层取水式拦螺网、全网式拦螺网水利血防工程,可短时间有效防止钉螺扩散,但应加强工程维护和持续实施,保证钉螺控制的长期效果。

上一篇: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论文_湖南 血吸虫病防治取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