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人畜共患病,有40 余种哺乳动物能够感染血吸虫,成为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家畜在有钉螺地带放牧形成疫源地,农民通过水田耕种,从疫源地引水等活动导致接触疫水反复感染。家畜是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是造成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载体。因此控制家畜传染源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关键,综合治理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达到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目的。现从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1 家畜圈养
疫区村内的所有耕牛、马等易感动物一律实行禁牧圈养,即修筑规范的圈舍。建设易感家畜圈舍可采取新建和改建两种方案,新建、改建后的圈舍面积应不少于4 ㎡,并有一定的运动场,有能够把家畜圈牢的固定设施,有饮水、料槽和粪污处理等设施。圈舍地面应结实平整,用混泥土或用砖,石板硬化,便于清洗、不积水。圈舍墙体应因地制宜,采用当地农民习惯使用的材料,结构以砖木或砖混为主,圈舍墙体必须牢固耐用。要加强畜粪管理,对畜粪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条件的农户,应配套相应的沼气池等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相应的饲养功能设备。圈舍的建造应根据农户的具体分布,因地制宜,由农户自行建圈为主。每头耕牛平均圈舍4 ㎡,按单圈设计,圈舍长2.5m,宽1.6m,圈高3-3.5m;多头耕牛圈舍可按此标准因地制宜建设。圈舍墙体应因地制宜采用当地农民习惯使用的材料,结构以采用砖木结构或竹木结构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M7.5 砂浆砖砌,圈舍墙体必须牢固耐用。地面用C20 砼浇筑(厚15 ㎝)或用砖、石板铺垫,便于清洗,地面前高后低,坡度1%。圈舍地面要结实、平整,浇筑地面要做防滑处理,在砼硬化前将地表划成20 ㎝×20 ㎝菱形方格。双坡式舍顶夹角120o;单坡式舍顶坡度60o,盖顶材料可用小青瓦或玻纤水泥瓦。圈门高1.8 米,宽1.0 米,可采用木门或钢条焊制。舍内配套料槽。舍内靠后墙修筑排粪沟,排粪沟用C20 砼硬化(厚15 ㎝)或水泥砂浆砖砌后用M10 砂浆抹面,宽0.2 米,深0.1 米。
建成后,要让耕牛等易感动物不再敞放,远离疫水。牛粪不再四处随存,达到耕牛等易感动物避免感染和防止疫源传播之目的。
2 挖池养鱼养虾灭螺
挖鱼池主要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有钉螺分布的低洼地带,新挖或整治池(囤水田、山平塘)养鱼、养鸭,蓄水一般要保持在2.0m 以上,并根据情况配套修筑一定的排、引水沟渠,以使地表水流入鱼池而不积于地表,以减少生产、生活区钉螺滋生的面积。通过开发下湿田治理和实施鱼禽立体养殖,池内养鱼水淹灭螺,水面养禽食螺,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取得灭螺防病、压缩钉螺面积和增产增收的综合效益。建设鱼池采取两种方案,一是对周围仍有积水地带的现有鱼池(囤水田、山平塘)进行“三改”建设(小的改大,浅的改深,死水改活水),提高鱼池防渗能力和蓄水能力;二是在没有水利工程的低洼有螺地带开挖精养鱼池,实施鱼禽立体养殖,水淹灭螺,水禽食螺,发展畜牧业和渔业,达到压缩钉螺面积和生物灭螺之目的,灭螺防病、增产增收。
新建养鱼池工程要求鱼池为倒菱台结构,纵横断面均为梯形。堤顶宽3 米,四周堤坝长353.34m,堤边坡的坡度为1:1,鱼池深2.7m(池底到顶),鱼池设计蓄水深2m,池壁用素土夯实,压实厚度不低于20cm,容重不低于16.5g/cm。
在养鱼过程中,实施鸭鱼配套养殖,每亩水面配套养鸭100 只左右,以增强灭螺效果和提高经济收入。
3 水改旱
在进行水改旱的村、组耕地要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现有钉螺分布的水田实施水改旱,因地制宜地种植旱粮或经济作物,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减少人畜因水田作业感染血吸虫的机会,防止人畜感染血吸虫。按照水改旱的施工标准,田埂平整硬实,不因下雨而垮塌。因地制宜地开挖田间內厢沟、围沟,田(地)外开挖排水毛沟和农沟,且成片的水改旱区域还应规划开挖能够满足该区域排、引水需要的“主灌排水沟”,田间厢沟规格为上口宽0.4m,底宽0.4m,深度为;围沟规格上口宽0.5m,底宽0.5m,深度为;厢宽一般为0.3m;田间外排引水沟一般为上口宽1.0m,深度为0.8m 以上,水改旱后,在技术指导小组指导下种植旱粮或旱地经济作物。根据多年实践,在我县水改旱推广有多种模式:玉米-小麦、烤烟-草、蚕桑、洋芋、果树、种植多年牧草等。
上一篇:后耕牛时代动物血防工作的开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