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四川作为全国流行最重、范围最大的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省,全国7个重疫区省份之一,在几代人不懈努力下,终于打赢了血防攻坚的硬仗。该病曾肆虐成都、绵阳、凉山等11个市州63 个县几十年,累计历史病患者100 万多人,病牛10 万余头,钉螺面积2.94 亿平方米,让人谈虫色变。四川省2008 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7 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提前3 年完成农业农村部和省政府制订的防治目标,2020 年底全省63 个血防疫区县中60 个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走在全国前列。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纳入民生工程。各级政府把血防工作列为政绩考核、目标管理和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采取专题调研、现场办公等形式,解决血防工作中的瓶颈问题。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 “春查秋会”、成员单位述职、工作情况通报等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大力保障血防工作开展。三是保障经费。确保血防经费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做到不截留、不挪用。
狠抓源头防控,扼住工作核心。
一是加强家畜查治。四川省在重疫区采取“两查两治”,轻疫区采取“一查一治”,阻断区和消除区做好监测巩固工作。1957~2020 年期间,共查家畜1100.97 万余头次,扩大化治疗家畜83.73 万余头次。二是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推进农村种养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种草养畜和家畜圈养。目前,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牛圈养率达到95%以上;加大以机代牛项目实施力度;加大沼气池建设,无害化处理家畜粪便。三是加强宣传培训。1957~2020 年全省共培训市、县、乡三级动物血防人员2.3 万余人次,对养殖户、农民开展防治知识宣传,提高老百姓防病意识。
动物疫病专家攻关克难
全面统筹治理,疫区变新区、园区、景区。四川省发改委、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等部门协调配合,全面实施综合防治。形成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标志的消灭丘陵血吸虫病的蒲江模式、以经济结构调整为标志的龙泉模式、以农业综合开发为标志的西昌大山区模式、以农村公益发展建设为标志的什邡平坝巩固血防成果模式、以乡村振兴打造特色产业的眉山模式、以红色文化结合乡村旅游为基础的天泉红军村模式。实现了 “疫区”变“新区”、“疫区”变“园区”、“疫区”变“景区”,既送走了瘟神又迎来了财神,促进了疫区人民脱贫致富。
聚焦科技创新,推动防治能力提升。选什么药治疗有效?什么是最佳治疗方案?这一直是防治血吸虫病的难题。四川省在血防“八五”—“十三五”科研攻关项目中聚智聚力,硕果累累,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或参与了33 个血防专项课题研究,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2 项、部省级奖16 项。新理念、新科技的引入与地方防控标准出台实施加速了动物血吸虫病的防控进程。
干群集思广益,探索新型防控模式。四川省提出农业血防“四个突破”,突破传统的种植习惯、突破传统的养殖习惯、突破传统的生活习惯、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标志着防治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上升为“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农业血防策略,在全国农业和卫生系统推广应用。总结提出山区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模式。采取政技(行政手段与查治核心技术结合)、技物(血防项目为载体与技术规范结合)形式,以降低家畜血吸虫病疫情为中心,“查、治、检”防治技术和综合防控措施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模式,在四川和云南等省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下,四川省将以现代农业建设为载体,加快传统农业转型,进一步压缩钉螺孳生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坚持人和动物的查、治、防,巩固现有消除成果,为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实现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血吸虫疫区水改旱粮食亩产过千斤小麦双季包谷
下一篇:没有了